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荐赵奉化座主 南宋 · 吴势卿
 出处:全宋文卷八○六二、《新编事文类聚翰墨大全》己集卷二
方叔之祭东坡翁,指皇天后土而见志;
惠勤之哭欧阳子,即孤山泉水之记思。
皆兴怀知遇之最深,故随寓感伤而有托。
伏念某早从初筮,独异知。
剖臆□肝,真有察父哲兄之爱;
通家继好,何止门生弟子之交!
迨秉一传之远驰,忽报两楹之昔梦。
怆焉契阔,隔此幽明。
既不能如乐正子春侍易箦之时,又不果为公西子华执饰墙之役,辄凭妙果,仰荐英魂。
伏愿某言超越梵天庄严佛地。
臧氏有后,俾子孙克世其家;
君牙服劳,偕祖父纪功于史。
鄙孝议上篇 唐 · 皮日休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九十八
有天地来。言乎孝者。
大曰舜。小曰参。
承顺父母之道。无不为也。
虽俾食于亵器。寝于厕窦。
犹将顺之。况夫修廪浚井哉。
然犹避乎大杖也。虽尝以小杖为顺。
则舜修廪可也。浚井可也。
设死于大杖。谁养瞽叟哉。
承顺父母之道。无不至也。
锄瓜伤根。曾晢杖之。
几至于死。是以仲尼不以为孝也。
何哉。有参则皙安。
无参则皙孤。参顺锄瓜之罪。
设死于杖。谁养夫皙哉。
夫以二孝之不受重责。恐夫糜骨节隳肢体。
有辱于先人也。岂有操其刃剸己肉以为孝哉。
夫人之身者。父母之遗体也。
剸己之肉。由父母之肉也。
言一不顺色。一不怡情。
尚以为不孝。况剸父母之肉哉。
乐正子春丧足不下堂汉景不吮孝文之痈。
二贤卒成大孝。犹伤足不下堂
吮痈有难色。何者。
伤己之足。伤父母之足也。
吮父母之痈。吮己之痈也。
伤之者不敬。吮之者过媟。
是以圣贤不为也。今之愚民。
谓己肉可以愈父母之病。必剸而饲之。
大者邀县官之赏。小者市乡党之誉。
讹风习习。扇成厥俗。
通儒不以言。执政不以禁。
昔墨氏摩顶至踵。断指存胫。
谓之兼爱。今之愚民如是。
其兼爱耶。设使虞舜糜骨节。
曾参隳肢体。乐正子春伤足不爱。
汉景吮痈无难。今之有是者。
吾犹以为不可。况无是理哉。
执事者严令以禁之。则天下之民保其身。
皆父母之身也。欲民为不孝也难矣哉。
处士国文甫碑 东汉末 · 刘桢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六十五
先生执乾灵之贞洁,禀神祗之正性,咳笑则孝悌之端著,葡匐则清节之兆见,龆龀以及成人,体无懈容,口无愆辞,兢兢业业,小心畏忌,勤让同俦,敬事长老,虽周之乐正子春,汉之江都董相,其饬躬力行,无以尚之。
是以长安师其仁,朋友钦其义,闰门称其慈,宗属怀其惠。
既乃潜身穷岩,游心载籍,薄世名也。
初,海内之乱,不视膳羞,十有馀年,忧心泣血,不胜其哀,形销气竭,以建安十七年四月卒。
于时龙德逸民,黄发实叟,缀文通儒,有方彦士,莫不拊心长号,如丧同生。
咸以为诔所以昭行也,铭所以旌德也,古之君子既没而令问不忘者,由斯一者也。
铭曰:
懿矣先生,天授德度。
外清内白,如玉之素。
逍遥九皋,方回是慕。
不计治萃,名与殊路。
知我者希,韫椟未酤。
丧过乎哀,遘疾不悟。
早世永颓,违此荣祚。
咨尔末徒,聿修欢故(《艺文类聚》三十七)
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 其三十六 乐正子春(侍亲疾复加一饭则脱然愈复损一饭则脱然愈) 宋末元初 · 林同
五言绝句 押先韵
向非亲在念,念念每精专。
未必饭加损,能令疾脱然。
士孝传赞高柴 乐正子春 孔奋 黄香 东晋 · 陶潜
 出处:全晋文
高柴卫人也。
丧亲泣血,三年未尝见齿,所谓哭不偯,言不文也。
为武城宰而化行,民有不服其亲者改之。
行丧如礼,君子之德风也。
以身先之,而民不遗其亲。
乐正子春,鲁人也。
下堂伤足,既瘳,数月不出,犹有忧色曰:“吾闻之曾子,父母全而生之,己全而归之,可谓孝矣”。
故君子一举足,一出言,不敢忘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夫能敬慎若斯,而灾患及者,未之有也。
孔奋扶风人也。
少以孝行著名州里,供养至谨,在官唯母极甘美,妻息菜食,历位以清。
夫人情莫不欲厚其亲,然亦有分焉,奢则难继,能致俭以全养者鲜矣。
黄香江夏人也。
九岁失母,思慕骨立,事父竭力以致养,冬无被裤,而尽滋味。
暑则扇床枕,寒则以身温席。
汉和帝嘉之,特加异赐,历位恭勤,宠禄荣亲,可谓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者也。
赞曰:显允群士,行殊名钧。
咸能夙夜,以义荣亲。
率彼城邑,用化厥民。
忠以悟主,其孝乃纯(本集)
灵太后永宁寺九层佛图表 北魏 · 崔光
 出处:全后魏文卷二十四
伏见亲升上级,伫跸表刹之下,祗心图构,诚为福善。
圣躬玉趾,非所践陟,臣庶恇惶,窃谓未可。
案《礼记》:「为人子者,不登高,不临深」。
古贤有言:策画失于庙堂,大人蹶于中野。
《汉书》:上欲西驰下峻坂,爰盎揽辔停舆曰:「臣闻千金之子不垂堂,百金之子不倚衡,如有车败马惊,奈高庙太后何」?
又云:上酎祭宗庙,出,欲御楼船。
薛广德免冠顿首曰:「宜从桥,陛下不听臣,臣以血污车轮」。
乐正子春曾参弟子,亦称至孝,固自谨慎,堂基不过一尺,犹有伤足之愧。
永宁累级,阁道回隘,以柔懦之宝体,乘至峻之重峭,万一差跌,千悔何追?
《礼》,将祭宗庙,必散斋七日,致斋三日,然后入祀,神明可得而通。
今虽容像未建,已为神明之宅。
方加雕缋,饰丽丹青,人心所祗,锐观滋甚,登者既众,异怀若面。
纵一人之身,恒尽诚洁,岂左右侍妾各竭虔仰?
不可独升,必有扈侍,惧或忘慎,非饮酒茹荤而已。
风霾暴兴,红尘四塞,白日昼昏,特可惊畏。
春秋》,宋、卫、陈、郑,同日而灾,伯姬待姆,致焚如之祸。
皇兴中青州七级,亦号崇壮,夜为上火所焚。
梓慎、裨灶之明,尚不能逆克端兆。
变起仓卒,豫备不虞。
天道幽远,自昔深诫。
墟墓必哀,庙社致敬,望茔凄恸,入门耸,适墓不登陇,未有升陟之事。
《传》云:「公既视朔,遂登观台」。
其下无天地先祖之神,故可得而乘也。
《内经》,宝塔高华,堪室千万,唯盛言香花礼拜,岂有登上之义。
独称三宝阶,从上而下,人天交接,两得相见。
超世奇绝,莫可而拟。
恭敬拜跪,悉在下级。
远存瞩眺,周见山河,因其所眄,增发嬉笑
未能级级加虔,步步崇慎,徒使京邑士女,公私凑集。
上行下从,理势以然,迄于无穷,岂长世竞慕一登而可抑断哉?
盖心信为本,形敬乃末,重实轻根,靖实躁君,恭己南面者,岂月乘峻极,旬御层阶。
今经始既就,子来自劝,基构已兴,雕绚渐起,紫山华台,即其宫也。
伏愿息躬亲之劳,广风靡之化,因立制防,班之条限,以遏嚣污,永归清寂。
下竭肃穆之诚,上展瞻仰之敬,勿践勿履,显固亿龄,融教阐悟,不其博欤(《魏书·崔光传》。神龟二年八月灵太后永宁寺,躬登九层佛图。光表谏。)
请禁割股疏 唐 · 程邈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六十三
臣闻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不敢毁伤。所以乐正子春下堂伤足。
三月不出。而有忧色。
民间多有割股上闻天听者。伏以尧代则共推虞舜
孔门则首举曾参。皆以至孝奉亲。
不闻割股肉疗疾。或真有怀怙恃之感。
报劬劳之恩。孝起因心。
痛忘遗体。实行此事。
自是人子之常情。不合鼓扇声名。
希沾恤赉。伏惟陛下道齐覆载。
孝治寰区。渐致升平。
全除矫妄。乞愿明敕遍下诸州。
更有此色之人。不令举奏。
所冀真诚者自彰孝感。诈伪者免惑乡闾。
咸归朴素之风。永布雍熙之化。
皇太子 初唐 · 薛元超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五十九
元超启。
臣闻位隆载鼎。
居之者匪易。
业峻承祧。
守之者为重。
何则。
天下之本。
属在元良
历选前修。
蔼寻往传。
伏惟殿下画堂凝祉。
幼彰岐嶷。
雕宫诞睿。
夙擅温文。
大孝因心。
不由于外奖。
深仁植学。
惟禀于自然。
故能聿膺景福。
式光正绪。
皇基永固。
宸构克昌。
加以识赡机物。
天姿独秀。
生知之量。
振古莫俦。
比者监守务殷。
亲览政事。
所关视听。
决断如流。
凡在朝野。
佥论归美。
况臣委质阶陛。
齿迹宫闱
闻喜跃。
实百恒品。
区区所望。
惟愿盛德日新。
励兹三善。
无忘四术。
率土苍生幸甚。
见去年之内。
数召学士等入。
讨论经籍亹亹不倦。
此之令问。
播于迩遐。
在外闻者。
谁不欣然。
今夏已来。
接对遂简。
讲艺之道。
有谢曩时。
臣之事君。
在于无隐。
敢缘兹义。
辄献愚忠。
但臣知识庸浅。
未足以发明雅训。
求之史传。
请扬搉而言焉。
昔汉苑招贤。
高轩洞敞。
曹园爱客。
飞盖连阴。
此乃副君之待士也。
亦有推心郑众
每伫于咨询。
降礼桓荣
用承于诲命。
此则副君之尊师也。
魏太祖并州
太子在邺。
颇出畋猎。
崔季圭进而谏曰。
盘于游田。
书之所诫。
鲁侯观鱼。
春秋讥之。
周孔之格言。
二经之明义也。
深惟储副以身为宝。
今忽驰骛陵险。
诚有识者所以恻心。
太子燔翳捐毕。
以塞众望。
太子报曰。
昨奉嘉命。
广开正路。
翳巳坏矣。
毕亦去焉。
师傅之言。
实获我心。
晋明帝之在东宫
中庶子温峤中舍人阮放谏马射曰。
臣闻千金之子。
犹不垂堂。
以万乘之贰。
若有骇驷之艰。
岂可不熟念。
殿下纵一日之娱。
忘万代之基。
凡人犹知其不可。
况在圣明。
太子答云。
省所陈。
明卿等动静数示。
此则副君之纳谏。
不以为嫌者也。
非独一时之美事。
固亦千载之芳猷。
且思患预防。
著于易象。
乐不可极。
陈之礼经。
列圣典谟。
可为龟镜。
殿下昔在藩邸。
时以打毬为戏。
当此之日。
已经坠马。
近取诸身。
足为深鉴。
又陛下仁孝之德。
闻于四海。
自车驾发后。
天慈许入苑内。
臣窃惟殿下之意。
既承恩旨。
始复出游。
适以上副圣怀。
非徇盘游之乐。
固以苑囿之地。
草树极深。
绝磴危峤。
往往而有。
控纤离之马。
影踰流电。
拥太阿之剑。
气骇奔星。
截轻禽。
逐狡兔。
倘有冲动之变。
虽悔何追。
如户奴等色。
非是一种。
或反逆之裔。
或破亡之馀。
夷狄遗丑。
兼在其数。
密计凶谋。
理难悬测。
忽有潜心翳荟。
侍卫不虞。
白龙鱼服
事出虑表。
臣每一思至此。
魂爽飞越
夫为人子者。
不登高。
不临深。
恐近于危辱也。
乐正子春下堂伤足。
数月不出。
犹有忧色。
弟子问之。
子春曰。
君子跬步不敢忘孝之道。
是以有忧色也。
子春匹夫。
尚知爱其身体。
储后之尊。
何可以不慎焉。
傥马逢惊佚。
微致毁伤。
岂不上贻二圣之忧。
下乖兆人之望。
伏谓打毬驰射。
深是危机。
天后所赐诫书。
殷勤至切。
网罗今古。
罕得名言。
窃循旨要。
在于披怀虚已。
书云。
山林隐逸。
草泽高人。
总萃春坊
冀朝夕设对。
采其匡赞。
广纳忠规。
机务之馀。
游心坟籍。
莹襟灵于艺圃
散耳目于书林。
披帙横经。
克勤无怠。
此之至戒。
亦何不思。
殿下敦崇儒术。
阐扬文艺。
爰置学士
奖拔人物。
应斯举者。
若登龙津
莫不延颈企踵。
恩承顾盼。
皆愿堕肝胆。
露款诚。
布衣之交。
一言相托。
尚有怀知已之遇。
衔国士之恩。
殿下数存接引。
与其切磋道义。
竭忠进善。
必日有异闻。
则玉裕弥光。
金声自远。
顷日时景炎爝。
不敢望以引召。
今高秋戒序。
景物渐凉。
伏乞听政馀閒。
留情坟典。
所读班史。
请毕残功。
前者别敕赐物。
本录殿下书进时。
请临池染翰。
使笔力转遒。
仍请逐月一两度。
总唤学士
因为设食。
文学张君相素明庄老。
命之谈说。
能畅元风。
殿下假以温颜。
人各申其艺业。
钩深理窟者思愤怀蛟。
摭实词条者文成吐凤。
此亦一时之奇观。
可以澡虑怡神。
预在宫僚
人知自效。
便僻取容者疏之。
正直不挠者亲之。
弃不急之务而省游娱。
绝无益之欲而敦节俭。
以儒墨为城池。
翱翔其际。
以礼义为干橹。
栖息其间。
一则遵天后诫书。
不敢失坠。
二则挹古人遗范。
有所发挥。
岂不美欤。
岂不盛欤。
殿下居养德之辰。
天下属望。
聪明睿智。
何所不察。
若稍加引纳。
广德音。
臣曲荷财成。
滥蒙委任。
云雨之施。
预沾于品物。
邱山之恩。
久越于涯涘。
惧速官谤。
罔寘心灵。
不揆謏闻。
轻陈短见。
庶同纤壒。
敢类涓埃。
所冀增山之高。
裨海之润。
元超顿首顿首死罪死罪。
谨言。
直不疑买金偿亡1100年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六五、《苏文忠公全集》卷六五、《文章类选》卷九、《历代名贤确论》卷四一 创作地点:广东省韶关市
乐正子春曰:「自吾母而不用吾情,吾安所用其情」。
故不情者,君子之所甚恶也。
虽若孝弟者,犹所不与。
以德报怨,行之美者也。
孔子不取者,以其不情也。
直不疑买金偿亡,不辨盗嫂,亦士之高行矣。
然非人情。
其所以蒙垢受诬,非不求名也,求名之至者也。
太史公窥见之,故其赞曰:「塞侯微巧,周文处谄,君子讥之,为其近于佞也」。
不疑蒙垢以求名,周文秽迹以求利。
均以为佞。
佞之为言智也。
太史公之论,后世莫晓者。
吾是以疏解之。
润州鹤林寺故径山大师碑铭 唐 · 李华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二十
道行无迹。
妙极无象
谓体性空而本源清净。
谓诸见灭而觉照圆明。
天人师
示第一义。
师无可说之法。
义为不二之门。
其定也。
风轮驻机。
其慧也。
日宫开照。
其用也。
春泉利物。
三者备体。
谁后谁先。
入无量而不动。
开法华而涌出。
湛兮以有无观听而莫测。
寥焉以远近思维而不穷。
智德皆空。
为真实际。
大悲恒寂。
遍抚偫迷。
月入百川之中。
佛匝千花之上。
修而證者。
元同妙有。
应而起者。
旁作化身。
先大师适来此土。
化身欤。
适去他方。
补处欤。
不可得而知也。
自如来现灭。
四魔横恣。
人天无怙。
寄命崩崖。
胜大敌者。
那罗延身。
销大毒者。
伽陀妙药。
拔陷扶坠。
生大师
大师延陵马氏。
讳元素
字道清
崇高绍兴于法位。
冑绪不系于人间。
慈母方娠。
厌患荤肉。
长至之日
诞弥仁尊。
有异祥。
乳育安静。
既龀
稽首父母。
求归法门。
即日获请。
出依精舍。
如意年中薙度。
江宁长寿寺
既进具已。
戒光还照。
定水澄源
鹅王之不受泥尘。
香象之顿除羁锁。
未之比也。
身长七尺。
体无凡骨。
眉毛际脸。
口若方丹。
目不顾盻。
声侔扣王。
入南牛头山威大师
撞钟大鸣。
入海同味。
迦叶以头陀第一。
大师斗薮尘劳。
闻一知十。
未尝请益。
观法无本。
观心不生。
喻金刚之最坚。
比狮子之无畏。
圆月照海。
高深尽明。
慧风吹云。
宇宙皆净。
威大师摩顶谓曰。
东南正法。
待汝兴行。
命于别位。
开导来学。
于是驺虞驯扰。
表仁之至也。
众禽献果。
明化之均也。
接足右绕。
百千人俱。
大师悉以菩萨呼之。
教习大乘。
戒妄调伏。
自性还源。
无渐而可随。
无顿而可入。
摩尼照物。
一切如之。
吾常默默。
无法可说。
或有信愿双极。
恳求心要。
于我渴仰。
施汝醍醐。
问禅定耶吾无修。
问智慧耶吾无得。
道惟心證。
不在言通。
怀帝释轮。
终为世论。
自净而已。
无求色声。
既悟者小无微尘。
大无三界。
当悟者内珠虽隐。
犹作来因。
药草万殊。
根茎等润。
貌和言寡。
饥至饱归。
或有闻尊称而迁善。
现色身而独得。
我无示念(一作尔念)
道溥慈圆。
食不问咸酸。
口不言寒暑。
身同池水。
饱蚊蚋之饥渴。
道离人我。
顺众生之往来。
贵贱怨亲。
法平等。
故馈甘味而不辞。
同于糗糒。
奉上服而不拒。
齐于弊褐。
俾夫家有道侣。
府无争人。
开元中
本寺僧法密请至京口
润州刺史韦铣洒扫鹤林。
斯焉供养。
有屠者恣刃。
积骸如山。
闻大师尊名。
来仰真范。
忽自感悟。
忏伏求哀。
大师受之。
又白言。
和尚大悲
当应我供。
大师衲衣跏趺。
未尝出户。
公侯稽首。
不为动摇。
至是如其恳求。
忻然降诣。
夫盗隐其罪。
虎慈其子。
仁与不仁。
皆同佛性。
无生无灭。
无去无来。
今浊流一澄。
清水立现。
诸佛所度。
我亦度之。
天宝中
扬州僧希元密请至广陵
便风驰帆。
白光引棹。
楚人相庆。
佛日度江。
齐鲁倾都来会。
津塞途盈。
人无立位。
解衣投施。
积若邱陵。
皆委于所在。
行无住舍。
礼部尚书李澄时为杨州
齐心跪谒。
为众唱首。
望慈月者。
谁不清凉。
传百亿明灯。
照四维上下。
尘沙之数。
皆超佛乘。
二州以贪法之心。
移牒踰月。
均吾喜舍。
成尔坚牢。
无非道场。
还至本处。
天宝十一载十一月十一日
中夜坐灭。
呜呼。
菩提位中六十一
父母之八十五年。
赴哀位者。
可思量否。
至有浮江而奠。
望寺而哭。
十里花雨
四天香云。
幢幡盖网。
光蔽日月。
其月二十一日
四众等号捧金身。
建塔于黄鹤山西原。
像法也。
州伯邑宰
执丧师之礼。
率众申哀。
江湖震悼。
曩于寺内移居。
高松互偃。
涅槃之夕。
椅桐双枯。
虎狼哀号。
声破山谷。
人祗惨恸。
天地晦冥。
及发引登原。
风雨如扫。
慈乌覆野。
灵鹤徊翔。
有情无情。
德至皆感。
达摩祖师传法。
三世至信大师
门人达者曰融大师
牛头山
得自然智慧。
信大师就而證之。
且曰。
七佛教戒。
诸三昧门。
语有差别。
义无差别。
根器
各各不同。
唯最上乘。
摄而归一。
凉风既至。
百实皆成。
汝能总持。
吾亦随喜。
由是无上觉路。
分为此宗。
融大师讲法则金莲敷。
顿锡而灵泉满溢。
东夷西域
得神足者。
赴会听焉。
岩大师
方大师
方授持大师
持授威大师
凡七世矣。
真乘妙缘。
灵祥嘉应。
佥具传录。
布于人世。
门人法镜
吴中上首是也。
门人法钦
径山长老是也。
观音普门。
文殊佛性。
惟二菩萨。
重光道源。
门人法励法海。
亲奉微言。
感延霜露。
崇龛座。
开构轩楹。
时惟海公。
求报师训。
庐孔氏之墓。
起净明之塔。
世异人同。
泫然长慕。
僧慧端等。
荫旃檀树。
皆得身香。
菩萨戒弟子故吏部侍郎齐浣
刑部尚书张均
江东采访使润州刺史刘日正。
广州都督梁升卿
采访使润州刺史徐峤
采访使常州刺史刘同升
润州刺史韦昭理。
给事中韩延赏。
御史中丞李丹
泾阳县万齐融
礼部员外郎崔令钦
道流人望。
莫盛于此。
弟子尝闻道于径山
乐正子春之于夫子也。
洗心瞻仰。
天汉弥高。
镜公门人悟甚深者大理评事杨诣。
过去圣贤诸功德。
藏志之所至。
无不闻知。
鲁史从告。
况乎传信。
其文曰。
浊金清镜。
在尔销鍊。
磨之莹之。
功至乃现。
膏溃炷然。
光明外遍。
阳升律应。
草木皆变。
启迪瘖瞽。
惟吾大师
息言成教。
舍法兴悲。
辰极不动。
风波自移。
境因心寂。
道与人随。
杳然元默。
湛入无为。
性本非垢。
云何净除。
身心宴寂。
大拯沦胥。
内光无尽。
万境同如。
甘露正味。
琉璃妙器。
遍施大千。
无同无异。
度未度者。
化周缘备。
道树忽枯。
涅槃时至。
我无生灭。
随世因缘。
吉祥殿上。
应化诸天。
寂寂灵塔。
滔滔逝川。
恒沙劫坏。
智月常圆。
朱侍讲 南宋 · 杨万里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九、《诚斋集》卷一○五
某伏以肃霜既降,即日恭惟宫使侍讲殿撰契丈燕居萧远,天相台候动止万福。
某老病日侵,秪有不如,不见所超。
乞骸之请,诸公竟不以闻,寝而不报,亦姑听之,恐以为只管煎煼也。
蒙赐报教,发于去冬,得于今秋,人事大氐然耳,不犹愈于十书九不达乎?
昨日刘丞再递至今年七夕一书,乃知春间尝小不快。
中间曾无疑亦相报,云足疾良剧。
不知五藏神却不见梦于子云,而乃苦之以乐正子春之疾,方寸不自诡其疲,而下移之于者存,此楚昭王之所耻也,一笑。
下问论著脱藁者几千万言,曩者稚骏不晓事,作此狡狯。
去冬因室家挻灾,为台骀辈推堕井中,欲打并徙居以避之,怒移水中蟹,凡此物辈多投畀郁攸矣,非徒逃天刑与鬼责而已。
契丈当爱我以德,犹欲我欣然践锦阱乎?
苦哉苦哉!
念书辞宜答,又不敢为弗闻也者而过之也。
契丈再归五夫,遂无车马喧,此某之所贺,而来教乃谓苦于所居穷僻,无书可借,无人可问,疑义无与析,信矣,逃虚耐静之难如此哉!
未见,愿言善保千金躯,用奉答当宁荒野之思。
某僭易再拜,敬问台婘,恭惟尊稚蒙福山则。
诸郎仕者居者为谁,不及上状。
老妇灾疚,仰感存问,非义均骨肉,何以拜此?
大儿尚待次一年有半,中男调衡州安仁税官,小男桂州户曹,皆待次。
长者来秋,少者四年。
蒙问故及。
亦列拜起居,有委不外。
答彭宪1202年5月 南宋 · 杨万里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一三、《诚斋集》卷一○八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
某伏以五弦解愠,八能应律,即日恭惟提刑直阁郎中尊契丈霜台拂日,玉节倚天,一路春生,百吏秋肃,天棐忠贤,台候动止万福。
某来日无多,未先朝露者,不曰仲尼上律之天覆帱而生殖之乎?
一寝一饭,敢忘所元?
旧因疾趋肃客,过阈折屐,损一将指,畴昔夜痛,呻吟呼天,起视东窗,殊不肯白。
清晓命瘦跣而出,忽有军将打门,童子走报,天上知己诒我一封云锦之书,尉存酸寒,访问生死。
发而占之,再拜三读,不觉失痛楚之所在。
檄愈头风,仆始不信,乃今知之,此惠已不胜其渥矣。
而又申之以名酒佳实之饷,缥玉芳冽,金浆澄清,先荐屏摄而后敢洗盏开尝。
汉之兰生,隋之玉薤,程乡之若下,沙洛之醁酃,风味胜绝,所谓有过成庄无不及焉。
至于来禽山风满把,月露昭洗,色香味尚带林下气韵也。
一杯径醉,罙入无功之乡,亲睹伯伦之德,尚天高地下之不知,而何乐正子春之疾之知哉!
感戢意气,垓兆未多也。
乡邦自入夏五风十雨,未足以喻。
今岁大底三日而霖霂,五日而滂沱,不冒田畴,不漂室庐,食新之望在挟日间耳。
微祥刑使者平反空圄之仁,感召嘉气,曷济登兹?
退之云「胡不均宏,俾执事枢」,山谷云「三十馀年霖雨手,掩留在外作时礼」,古今同此叹也。
侍见未有前期,不胜大愿,愿言爱此大业,对越休命,细礼除书,旦昼以须。
金堂玉室之阀,安期羡门之婘,恭惟尊稚蒙福。
某老矣,取履结袜,尚堪为役。
工部发引日属伤足卧疾不遂执绋 中唐 · 权德舆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引用典故:元伯巨卿千里从 元伯 子春伤足
子春伤足日,况有寝门哀。
元伯归全去,无由白马来。
笳箫里巷咽,龟筮墓田开。
片石潺湲泪,含悲叙史才。
七辩 其一 情辩 南宋 · 吴泳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五五
人函天地阴阳之性,则有喜怒哀乐之情。
人而无喜怒哀乐,则天下之达道废矣。
今持一叶与婴儿,与之则笑,夺之则啼,此喜怒哀乐之端也,正情之所发也。
发乎情,本民之性,而世之论者则曰:「情,妄也,私也。
私彻而后天理见,妄息而后本性明」。
于是有去情灭情之论。
吁!
使情而可去可灭,则性亦可去而生亦可灭也。
是并圣人于木石之伦,栖学者于枯槁之地也。
《易》之一书,有天地万物之情,有鬼神之情,有圣人之情,岂人而可无情乎?
子思子善言情者,于喜怒哀乐,特论其中节与不中节而已。
孟子,则又直以情为善也。
先儒多以「乃若其情」之说谓其情,然后可以为善。
愚意「若」字亦不须费讲解也。
今人乍见,则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一「乍」字便是情,曷常待安排哉?
使果如其情,则有子之不能去丧,皆其情之所在;
果非其情,则乐正子春之不食,乌得而用吾情!
此圣人所贵乎尽情伪也。
作《情辩》。
论语辩二篇 其一 上篇814年 中唐 · 柳宗元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八十五 创作地点: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
或问曰。儒者称论语孔子弟子所记。
信乎。曰。
未然也。孔子弟子。
曾参最少。少孔子四十六岁。
曾子老而死。是书记曾子之死。
则去孔子也远矣。曾子之死。
孔子弟子略无存者矣。吾意曾子弟子之为之也。
何哉。且是书载弟子必以字。
曾子有子不然。由是言之。
弟子之号之也。然则有子何以称子。
曰。孔子之殁也。
诸弟子以有子为似夫子。立而师之。
其后不能对诸子之问。乃叱避而退。
则固尝有师之号矣。今所记独曾子最后死。
予是以知之。盖乐正子春子思之徒与为之尔。
或曰。孔子弟子尝杂记其言。
然而卒成其书者。曾氏之徒也。
酬孝(一作甫见赠十首(各酬本意,次用旧韵。) 其八 814年 中唐 · 元稹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创作地点:湖北省荆州市
原宪甘贫每自开,子春伤足少人哀。
巷南唯有陈居士,时学文殊一问来。
原孝 宋 · 胡铨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一七
百行莫大于孝,五刑莫大于不孝。
颜渊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
之慕舜也,非有他也,师其孝也,然则之用心可知矣。
孔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圣人言孝,称闵而不及
德行之科,乃以为称首,则之孝,固优于闵矣。
由此言之,颜、闵为四科之首,皆不过孝而已,是不谓百行莫大于孝乎?
葛伯不祀,汤始征之,葛伯之罪多矣,《书》独数其不祀。
商纣之罪多矣,武王伐纣,数其罪独先宗庙不享。
汉吴王濞反,其罪亦多矣,景帝条侯三十六将军击之,止以烧宗庙为罪之尤。
是不谓五刑莫大于不孝乎?
大哉孝乎,乌也能反哺,蛇也能触棺,猿也能塞创,禽也能知母,况人乎!
天下至残忍而不仁者莫如寇盗,何相北向读《孝经》,贼为之却,况不为寇盗者乎?
永平中期门、羽林皆能通《孝经》章句,武夫且尔,况书生乎?
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商贾且尔,况不为商贾者乎?
马医夏畦知有亲,况不为夏畦马医者乎?
唐明皇盛天子也,犹三复《孝经》,况匹夫乎?
杜甫一大儒也,《孝经》长在手,况末学乎?
司马公一代宗臣也,犹为《古文孝经章句》,况吾侪乎?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其别虽有五,其实则三,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不过此三者耳。
《祭统》曰:「孝则观其顺也,丧则观其哀也,祭则观其敬也」。
三者皆礼也。
生事之以礼,其别有十:鸡鸣盥漱,栉縰笄总,拂髦冠緌,端𩏂绅笏,一也。
左佩纷帨刀砺觿燧,右佩玦捍管遰觿燧,行縢屦綦,以适亲所,二也。
下气怡声,问衣燠寒,疾病疴痒,敬抑搔之,出入先后,敬扶持之,进盥奉槃,盥卒授巾,所欲敬进,柔色温之,三也。
饘酏酒醴,芼菽麦蕡,黍粱秫,饴蜜,堇荁枌榆,兔薧滫瀡,以滑以膏,必尝乃退,四也。
父母将至,请席何乡,将衽更卧,则请何止,御者举几,歛席襡簟,县衾箧枕,祗敬杖屦,五也。
敦牟卮匜,非馂莫用,与恒食饮,非馂莫尝,朝夕恒食,子妇佐馂,六也。
有命敬对,进退谨齐,不敢哕噫,嚏咳欠伸,跋倚睇视,不敢唾洟,寒不敢袭,痒不敢搔,不敢袒裼,不涉不撅,七也。
冠垢请漱,衣垢请浣,衣裳裂绽,纫箴请补,五日请浴,三日请沐,面垢请靧,足垢请浣,八也。
父母有过,柔声以谏,谏若不入,起敬起孝,悦则复谏,必从乃已,或怒而挞,流血不怨,九也。
淳熬淳母,炮豚炮牂,捣珍渍熬,肝膋具陈,十也。
死葬之以礼,其别二十有三:亲始死,寝东首于北牖下,废床,撤袭衣,加新衣,体一人,属纩以俟绝气,男女改服。
一也。
大夫世妇卒于适寝,内子未命则死于下室,迁尸于寝,士之妻皆死于寝。
二也。
大夫以玄赪,世妇以袒衣,士以爵弁,士妻以税衣。
小臣升自东荣,中屋履危,北面三号,卷衣投于前,司服受之,降自西北荣。
复不以衣尸,不以歛。
凡复,男子称名,妇人称字。
三也。
始死,主人啼,兄弟哭,妇人哭踊。
大夫之丧,主人坐于东方,主妇坐于西方,有命夫命妇则坐,无则皆立;
士则主人兄弟子姓皆于东方,主妇姑妺子姓皆坐于西方。
四也。
凡哭尸于室者,主人二手承衾。
大夫未小歛,为君命出;
士于大夫不当歛则出。
出则徒跣,扱衽拊心,降自西阶,迎于寝门外。
使者升堂致命,主人拜于下,士于大夫则与之哭,不逆于门外。
五也。
小歛,主人即位于户内,主妇东面。
卒歛,主人、主妇冯之踊。
主人袒,说发,括髦以麻;
妇人髽,带麻于房中。
彻帷,男女奉尸夷于堂,降拜
主人即位,袭带绖踊;
母之丧即位而免,乃奠。
六也。
君丧,县壶,乃官代哭;
大夫官代哭,不县壶;
士自以亲疏哭。
七也。
君堂上二烛,下二烛;
大夫堂上一烛,下二烛;
士堂上下各一烛。
哭于堂上,主人在东方,奔丧者西方,诸妇南乡
大夫之丧,三日之朝,既殡,皆杖;
士二日而殡,三日之朝,皆杖。
大夫士哭殡则杖,哭柩则辑杖。
八也。
始死,迁尸于寝,幠用歛衾。
小臣楔齿用角柶,缀足用燕几。
九也。
御者入浴,小臣四人抗衾,御者二人浴,浴用絺巾,挋浴衣如他日,小臣爪足。
母丧则内御者抗衾而浴。
十也。
御者差于堂上,君沐粱,大夫沐稷,士沐粱,管人授沐乃煮之。
沐用瓦盘,挋用巾,小臣爪手剪须,濡濯弃于坎。
十一也。
大夫设夷盘造冰焉,士并瓦盘,无冰,设床袒第,有枕,饭一床,袭一床,迁尸于堂,又一床,皆有枕席,君、大夫、士一也。
十二也。
大夫之丧,主人、室老、子姓皆食粥,众士疏食水饮,妻妾疏食水饮,士亦如之。
既葬,主人疏食水饮,不食菜果,妇人亦如之。
练而食菜果,祥而食肉。
十三也。
大歛于阼,君箪席,大夫蒲席,士苇席。
小歛,布绞缩一横三,大夫缟衾、士缁衾皆一,衾十有九称。
大夫士陈于房中,皆西领北上,绞紟不在列。
大歛布绞缩三横五,布紟二衾,君大夫士一也。
大夫士陈衣于序东,西领南上。
大夫五十称,士三十称,绞紟如朝服。
绞一幅为三,不辟紟五幅,无紞。
十四也。
小歛,君、大夫、士皆用复衣复衾。
大歛,祭服无算。
袍必有表,不禅,衣必有裳,谓之一称。
祭服不倒,皆左衽,结绞不纽。
十五也。
大夫玄冒黼杀,缀旁五;
士缁冒赪杀,缀旁三。
凡冒质长与手齐,杀三尺,自小歛以往用夷衾。
十六也。
铺绞紟踊,铺衾踊,铺衣踊,迁尸踊,歛衣踊,歛衾踊,歛绞紟踊。
大夫抚室老侄娣,冯父母妻长子,不冯庶子,士冯父母妻长子庶子,凡冯兴必踊。
十七也。
父母之丧,居倚庐,不涂,寝苫枕块。
既葬,柱楣涂庐不于显者。
十八也。
天子之棺四重,水兕革棺被之,其厚三寸,杝棺一,梓棺二,四者皆周,大棺及属用梓,椑用杝。
上公革棺,不被三重也。
诸侯无革棺,再重也。
大夫无椑,二重也。
士无属,不重也。
庶人之棺四寸。
十九也。
君里棺用朱绿,用杂金鐕;
大夫用玄绿,用牛骨鐕;
士不绿。
君盖用漆,三衽三刺;
大夫盖用漆,二衽二刺;
士盖不用漆,二衽二刺。
君殡用輴,攒至于上,毕涂屋;
大夫以帱,攒至于西序,涂不暨于棺;
士见衽,涂上帷之。
二十也。
熬谷,君四种八筐,大夫三种六筐,士二种四筐,加鱼腊焉。
二十一也。
饰棺,君龙帷,三池振容黼荒,火、黻三列,素锦褚,加帷荒,纁纽六,齐五采五贝,黼翣二,黻翣二,画翣二,皆戴圭,鱼跃拂池。
大夫画帷,二池,画荒,纁、玄纽各二,齐三采三贝,黼画翣各二,皆戴绥,鱼跃拂池。
君纁戴六,纁披六,大夫戴、披前纁后玄。
士布帷布荒,一池,绞,纁、缁纽各二,齐三采一贝,画翣二,皆戴绥,士戴前纁后缁,二披用纁。
二十二也。
君葬用輴,四綍三碑,御棺用羽葆;
大夫用玄,二綍二碑,御棺用
士用輴,二綍无碑。
比出官,御棺用功布
凡封,用綍去碑负引。
君封以衡,大夫士以缄。
君以鼓封,大夫士止哭。
椁,大夫,士杂木。
君裹棺虞筐,大夫不裹棺,士不虞筐。
二十三也。
祭之以礼,其别十有二:始于五思,齐之日思其居处,思其笑语,思其志意,思其所乐,思其所嗜。
一也。
又有四如,孝子如执玉,如奉盈,洞洞属属如弗胜,如将失之。
二也。
又有五如,文王之祭也,事死者如事生,思死者如不欲生,忌日必哀如见亲,如见亲之所爱,如欲色然。
三也。
又有四尽,尽其悫而悫焉,尽其信而信焉,尽其敬而敬焉,尽其礼而不过失焉。
四也。
又有四敬,其立之也敬以诎,其进之也敬以愉,其荐之也敬以欲,已彻而退,敬齐之色不绝于面。
五也。
又有四有,凡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
六也。
又有五致,致反始也,致鬼神也,致和用也,致义也,致让也。
七也。
又有敬之至凡五。
郊之祭也丧者不敢哭,凶服者不敢入国门,敬之至也。
祭之日,君牵牲,穆答君,卿大夫序从,入庙门,丽于碑,卿大夫袒,而毛牛尚耳,鸾刀以刲,取膟膋,敬之至也。
昔者天子为籍千亩,冕而朱纮,躬秉耒;
诸侯为籍百亩,冕而青纮,躬秉耒,以事天地山川社稷先祖,以为醴酪粢盛,敬之至也。
古者天子诸侯必有养兽之官,及岁时齐戒,沐浴而躬朝之,牺牷祭牲必于是取之,敬之至也。
古之献茧者,及良日,夫人缫三盆手遂布于三宫夫人世妇之吉者,使缫,遂朱绿玄黄之,以为黼黻文章,服既成,君服以祀先王先公,敬之至也。
八也。
又有三备:水草之菹,陆产之醢,小物备矣;
三生之俎,八簋之实,美物备矣;
昆虫之异,草木之实,阴阳之物备矣。
九也。
又有三重:献之属莫重于祼,声莫重于升歌,舞莫重于武宿夜。
十也。
又有四馀:尸馂鬼神之馀,臣馂君之馀,贱馂贵之馀,下馂上之馀。
十一也。
又有十伦:见事鬼神之道焉,见君臣之义焉,见父子之伦焉,见贵贱之等焉,见亲疏之杀焉,见爵赏之施焉,见夫妇之别焉,见政事之均焉,见长幼之序焉,见上下之际焉。
十二也。
窃尝论之,自古尽是道而以孝称者,宜莫如舜。
《中庸》云:「舜其大孝也与」。
孟子亦曰:「舜尽事亲之道而瞽瞍底豫,瞽瞍底豫而天下化,此之谓大孝」。
夫舜为大孝,子思称之亦谆谆不容口,而《舜典》独不一言及孝。
《诗》三百五篇,其间称禹者有之,又称稷契咎陶,而略不及舜。
太甲自底不类,宜其于孝有缺,一旦悔过思庸,而伊尹作书,断然以孝称之。
诸汉皆以孝谥,岂太甲可以言孝,汉可以言孝,而舜于孝有未至乎!
盖尝反覆推之,《春秋》责备贤者,《诗》《书》责备圣人,彼皆以孝称者,名生于实不足尔。
《舜典》不言孝,盖责圣人之备也,故曰「夫妇之愚可以与能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
不若是,圣人何以曰「甚哉孝之大也」?
噫,孝固大矣,曾子乃以孝闻,何也?
弟子问孝多矣,圣人独为曾子作《孝经》,又何也?
曰:志存乎道,圣人许之,盖得所谓要道也。
爱人以德,《戴记》称之,盖得所谓至德也。
先王至德要道,复有大于孝乎?
吾尝三复《礼经》,曾子于圣门所得多矣,问卿大夫为尸于公有齐衰内丧则如何,而知出舍公宫之礼。
问君薨葬,世子生,而知卿大夫士从摄主北面于西阶南之礼。
问并有丧则如之何,而知先重后轻之礼。
问将冠,子闻齐衰大功则何如,而知内丧则废之礼。
问除丧改冠,而知有冠醮无冠醴之礼。
问祭不行旅酬之事,而知小祥练祭不旅之礼。
问大功可与馈奠,而知斩衰皆可之礼。
问小功可以与祭,而知士取于兄弟大功之礼。
问相识可以与祭,而知缌不祭之礼。
问废丧服可与馈奠,而知说衰与奠为非之礼。
问昏礼纳币,女之父母丧如之何,而知婿使人吊之礼。
问亲迎,女在涂,婿父母死如之何,而知女改服布深衣以趋丧之礼。
问除不复昏礼,而知过时不祭之礼。
问女未庙见而死则如之何,而知不祔于姑之礼。
问丧有二孤、庙有二主,而知尝禘郊社尊无二上之礼。
问师行以迁庙主行,而知巡守以齐车奉迁庙主行之礼。
问师行无迁主则何如,而知君出以币圭告庙祢,遂奉以出之礼。
问诸侯旅见天子入门不得终礼,而知四者之礼。
问诸侯相见入门不得终礼,而知六者之礼。
问尝禘郊社天子崩后丧如之何,而知皆废之礼。
祭日食太庙火如之何,而知接祭不迎尸之礼。
问诸侯祭社稷、天子崩后丧、君薨夫人丧如之何,而知奉帅天子之礼。
如此亦足矣,犹以为未至也,又问大夫祭不得成礼者几,而知九者之礼。
又问三年之丧出吊,而知练不群立之礼。
又问大夫士私丧可以除矣,有君服焉如之何,而知过时弗除之礼。
又问父母之丧弗除乎,而知过时不祭之礼。
又问君薨既殡,而臣有父母丧,如之何而有殷事,则知君所之礼。
又问君出疆以椑从,君薨其入如之何,而知共殡服之礼。
又问君丧既引,闻父母丧如之何,而知既封而归之礼。
又问父母丧既引,闻君薨如之何,而知既封改服而往之礼。
又问宗子为士,庶子大夫,祭如之何,而知以上牲祭于宗子之家之礼。
又问宗子适他国,庶子无爵,可以祭乎,而知望墓为坛之礼。
又问祭有尸,而知祭殇无尸,有阴厌阳厌之礼。
又问葬引至乎堩,而日食则有变乎,而知止柩就道右之礼。
又问为君使而卒于舍,而知公馆复之礼。
又问下殇堲周葬于园,遂舆机而往,涂迩故也,墓远则如之何,而知下殇用冠衣为非之礼。
吾故曰:曾子于圣门,所得多矣,其以孝闻也,不亦宜乎?
圣人独为之作《孝经》也,不亦宜乎?
难者曰:「颜、闵以孝列于德行之科,曾子以不与四科而畏子路,则其于孝也有慊矣,而子之称之若是,毋乃过乎」?
曰:子独不闻曾子之对公明仪乎,其言曰:「身者父母之遗体也,行父母之遗体,敢不敬乎?
居处不庄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莅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战阵无勇非孝也,五者不遂,灾及于亲,敢不敬乎」?
养可能也敬为难,敬可能也安为难,安可能也卒为难。
父母既没,谨行其身,不遗父母恶名,可谓能终矣。
又不闻乐正子春之对乎,其言曰:「吾闻诸夫子曰: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可谓孝矣。
不亏其体,不辱其身,可谓全矣」。
夫孝可能也终为难,终可能也全为难,能终能全,孝之至也,惟曾子能之,故曰:事亲若曾子可也(《胡澹庵先生文集》卷三。)
七也:原无,据文意补。
慎独斋记绍兴九年六月1139年6月8日 宋 · 范浚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八○、《范香溪文集》卷六、万历《金华府志》卷二九、《宋元学案》卷四五
人藏其心,至难测也。
饰冠衽,巧进趋,骋辞辩,谁不欲使人谓己士君子也?
然而卒多不免为常人,至或陷于大恶者,患在心违其貌,而安于自欺。
夫人之自欺,殆非一物:晓然知善之可好,而弃弗为,是自欺;
晓然知不善之可恶,而姑为之,是自欺;
实无是善,而贪其名,是自欺;
实有是恶,而辞以过,是自欺;
知有是过,而吝不改,是自欺;
实所不知,而曰我知之,是自欺;
实不知行,而徒欲有闻焉,是自欺;
色取仁而居之不疑,是自欺;
言浮于行,而言之不怍,是自欺;
求诸人而无诸己,是自欺;
有诸己而非诸人,是自欺。
其馀所谓自欺之目,殆未可殚言而遽数也。
而好欺者动欲饰诈以欺人,殊不知一日之间,百念纷起,所自欺者实多,而欺人者曾不十一。
又其欺人者,心诡谲不情,不情则未能欺人,而实先自欺也。
彼好欺者,终以弗思而安之,得为常人幸矣,几何其不陷于大恶耶!
《礼记》曰:「所谓诚其意者,无自欺也」。
小人閒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
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夫人有杀心,辄形于声;
有欲炙心,辄形于色;
有惧心,目动而言肆;
有杀心,视远而足高。
其心一动,虽甚微也,而形于外者,已不可掩如此。
彼小人乃欲掩其不善于君子之前,当其念己不善而思掩之,则不善之念,已诚乎中。
既诚乎中,则心有自匿不慊之微情,呈露于言意态度之间,自以为人莫我知也,而不知人已得其所谓不可掩者,如见其肺肝。
呜呼,自欺孰甚焉!
此予之所为惧而思戒,必以慎独名居室也。
昔者,海上之人每旦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以百数,其父曰:「汝取沤鸟来,吾玩之」。
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
盖其有取之之心,一萌于中,虽不自知态度之异,而沤鸟知其异焉。
心之隐微,禽类犹觉之,而谓人不我觉,可乎?
是以古之学者皆知慎独,虽用心于幽闇无人之地,亦必诚其意,而未尝自欺。
季札解剑系徐君之冢树而去,曰:「始吾心许之矣,岂以死背吾心哉」?
夫徐君心欲剑,季札心许之,此谁得而知之,季子乃不以徐君死背其心。
嗟夫,世之面谩而有诺责者,非自欺乎?
有志于慎独者,不当如季子乎?
乐正子春之执丧,五日而不食,曰:「吾悔之,自吾母而不得吾情,吾恶乎用吾情」?
五日不食,出于诡伪而非其情者,子春其心知之,谁得而知之?
子春乃以诡伪自讼,若有莫大之悔。
嗟乎,世之矫激盗名者,非自欺乎?
有志于慎独者,不当如子春乎?
汉第五伦谓人曰:「吾兄子病,一夜十往,退而安寝;
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岂可谓无私乎」?
夫安寝而十往者,伦之诈;
不视子而不寝者,伦之情。
其用心至微也,谁得而知之?
乃自以为私,而显言于人,无毫发隐焉。
嗟乎,世之示人以诈而终匿其情者,非自欺乎?
有志于慎独者,不当如乎?
宋阮长之中书郎直省,夜往邻省,误著屐出阁,依事自列。
门下以闇夜人不知,不受列,长之固遣送,曰:「一生不侮闇室」。
夫著屐既过误,又当暮夜,长之不自言,谁得而知之,乃以侮闇室为甚负,固欲自列。
嗟乎,世之幸人所不睹,而肆为不义者,非自欺乎?
有志于慎独者,不当如长之乎?
历观古之学者,能慎独不自欺,其人固亦多矣,而予独以四人称,盖举其有会于吾心者,将书诸座右,为旦暮起处之戒。
庶几于前所谓自欺之目,可以深思而力去也。
《中庸》曰:「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夫不睹不闻,所谓独也。
不睹则目无与焉,不闻则耳无与焉,吾所谓隐微者,虽吾耳目,犹不得与,是独也,是不可须臾离者也。
故夫不睹之睹,不闻之闻,有莫大之闻见存乎隐微,而不可以言言,则慎独之学勉而精之,岂惟不自欺也哉?
绍兴九年六月八日记。
臈月二十二夜漏下数刻小饮径醉坐小閤睡傍无侍者仆于户限眉鼻伤焉流血被面记以六言九首 其一 1264年 南宋 · 刘克庄
六言诗 押灰韵 创作地点:福建省莆田市莆田
退之落齿感慨,子春伤足悲哀。
遗体(原缺,据冯本补)有所受也,败面(原缺,据冯本补,卢本作肤)岂不痛哉。
安乐院飞轮藏记 南宋 · 李石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六六、《方舟集》卷一一
西州佛事简为盛,简之诸邑各以佛祠宇相夸,甘泉为盛。
甘泉之人以笃信于佛者甚多,而杨氏饶于财,非若他人妄施以徼福者。
其言曰:吾此身此生由父母得之,与其致无益之思,孰若作有利之事?
与其竭有限之力,孰若为不尽之托?
此安乐院宝藏之建所以专为杨氏追荐佛事也。
杨氏有名诜者,肇其志而有贻于前,其子深又率其志而有续于后,父子再世,如出一心,寒暑四时,风雨不变,此佛事所以日进一日,有成而无坏也。
宝藏既建,则思所以倡其教、永为一方香火、人天归依之师者,则又请成都超悟院僧了因为院宰住持。
因又劝诱士之豪秀,曰罗觉民、曰吴世安,叔侄相与斥己田以广卜筑,挥橐金以增雅饰,由小以至大,自狭以至广。
凡杨氏父子有作而未就者,皆落成于因之手。
此宝藏大槩也。
窃谓吾儒百行,以孝为本,而二氏亦以孝为本,中不得不异,而本则同者,何也?
吾儒一发一肤,明其所受,以无毁其全,此乐正子春不忍一足之伤而悒悒乎三月之久矣。
而老氏者,亦以惜身爱生流为神仙不死之说。
独佛氏者,以割截为布施,以毁弃为寂灭,其说有饲饥虎、委性命血肉而不悔者,此其说之异也。
若夫吾儒以孝为德,老氏以孝为功行,佛氏以为补报,推己以利人,尽心以及物,未尝不同本而出也。
吾不知杨氏父子果自吾儒出者乎?
方其勇于佛也,以头目髓脑茍可以致九原之痛者,尚所不惜,况金玉宝货,过眼土梗不啻,何足计哉?
此杨氏之心当与佛同体,而于吾儒不为背本也。
孟子曰逃墨必归于杨,逃杨必归于儒,此吾所以合三说而一以望于杨子者,其庶乎。
若夫杨氏所施缗钱之数、经函之目、常住田顷亩多少,此了因住持事,不足书。
年月日,李石记。